聞著香喝著不怎么香,水飄香;聞著不怎么香但喝著特別香,這是水含香;喝完以后慢慢回味,越來越香,可以叫水生香。不過「水生香」我平時不太用,后兩種情況都習慣叫水含香。狹義的、茶葉進化論特指的「水含香」是「緩釋」的。為了不混淆,下面都叫「水生香」,或者香韻。
它們的區(qū)別在哪呢?
人的嗅覺運作和香氣物質的結構兩個維度使它們區(qū)別開來。
從人的感官角度看,嗅覺分為口腔嗅覺與鼻腔嗅覺;從茶的內含物質看,香氣物質的穩(wěn)定程度和存在結構(是否緩釋)有區(qū)別。
人的嗅覺,是依靠鼻腔和口腔之間的嗅皮細胞來感知的。香氣分子可以從鼻腔和口腔兩個路徑去接觸嗅皮細胞。所以,我們可以聞得到香氣,也可以吃得出香味。大多數(shù)食物符合「所聞即所吃」,不過也有例外,比如著名的鯡魚罐頭。
從茶葉內含物質的角度看,香氣是怎樣被我們聞到的?關鍵是香氣分子的揮發(fā)。
有的香氣物質不太穩(wěn)定,沸點低,還沒開始喝就揮發(fā)出來了,從鼻腔進入嗅皮細胞,被「聞到」。這類香氣,行話會形容「香比較飄」。比如粗老氣、青草香、某些花香。
當然,很多茶聞著香喝著也香,這是因為茶湯里面香氣物質的種類比較多,太富集了啦!
有些香氣物質非常穩(wěn)定,沸點高,只有喝進嘴巴里面才會慢慢從口腔進入嗅皮細胞,所以聞著不香喝著香。比如木香、陳香等等。行話會形容這類型的香氣比較「沉穩(wěn)」、「低沉」。
那么,為什么有的香氣是喝完以后才越來越香呢?
這就跟香氣分子的存在結構有關了。這些香氣分子是以糖苷結構存在的。這里強調,糖苷類物質并不是特指某種物質,而是一種存在結構。
簡單來說,這個香氣是以一個香氣分子掛著一個葡萄糖的形式存在的。
茶湯進入口腔后,香氣還沒揮發(fā)沒有觸達嗅皮細胞,過了一會,這個糖苷結構的香氣分子就被水解,產(chǎn)生一個葡萄糖,所以你覺得回甘;同時一個烯萜類的香氣(比如芳樟醇,橙花叔醇等),于是你覺得口腔中生出香來。
△糖苷結構示意圖
這里有幾個關鍵詞:糖苷結構、水解、緩釋。
這種緩釋性的香氣,一定伴隨著回甘和清涼感:糖苷結構的香氣分子要吸熱水解,清涼感產(chǎn)生(這就好比游完泳剛上來,身上的水份蒸發(fā)產(chǎn)生的涼感);水解后,葡萄糖和香氣分子都被釋放出來,于是越來越香,還伴隨著回甘。
觀想一下這個過程:吞下茶湯后,糖苷類的香氣分子附著在口腔、喉間,吸一口氣,不斷炸裂般迸珠而出,于是,滿口茶香,又涼又甜。
是不是很美妙?茶葉進化論的學員這么類比過:
「給它一絲清風,便會綻放。」
「就像一個演員,長相平平,但是演技卻很炸裂,看完后還令人印象深刻,回味無窮?!?/span>
水飄香、水含香、水生香
這三者有高下之分嗎?
我很想說沒有,畢竟蘿卜青菜各有所愛,但是在茶圈鄙視鏈里,水含香、水生香就是更高級。當然,有水飄香不見得不好,比如同一個茶可能同時存在水飄香、水含香、水生香三種特征。
不過水生香的過程,就是活性、就是余韻,這樣的茶確實可能會更好。
我們在衡量普洱茶品質時,會分兩個模塊:風格和活性。
風格在當下,活性指向未來。一方面,風格關乎審美偏好;另一方面,在普洱茶審美中,香氣、滋味、湯質、喉韻都會隨著存放而改變,核心要素是活性、余韻。
活性,是由原料和工藝共同決定的。向前看,原料是上限,工藝是下限;向后看,活性是茶品越陳越香的保證。
活性在品鑒感受上就是我們所說的余韻:回甘、生津、清涼感的強度和持久度。
而活性,代表的就是有糖苷類結構的物質。為什么呢?普洱茶的后期轉化,關鍵是靠微生物作用。只有茶餅內含有足夠多的糖苷類物質,才能給微生物提供穩(wěn)定、持續(xù)的能量。
造成水生香的糖苷類物質當然也是活性物質。這類物質越多,相對來說品質就會更高。
水生香是如何形成的?
原料是上限。
通常來說,高海拔、多云霧、種植密度比較稀疏的茶,含有的糖苷類總量就比較多,從而含香氣類的糖苷物質也就更多;
在總活性差不多的前提下,某些茶樹品種的香氣類糖苷類物質較多。
比如景邁細芽茶中的橙花叔醇。(橙花叔醇就是一個葡萄糖掛著一個香氣分子,所以景邁茶香氣通常會比較悠長、喝完后慢慢回味,會有含蓄的花木香慢慢生發(fā),同時伴隨著明顯的回甘)。
比如易武綠芽茶(其中易武綠芽茶變種中的彎弓茶最為明顯)。
△易武綠芽茶
加工是下限。
假如一個茶原料的糖苷類物質是100,加工是60分,有損耗,那么最后糖苷類物質保留就是60分;
假如一個茶的原料糖苷類物質初始是60,加工無損耗100分,那么最后糖苷類保留量依舊是60。
所謂的損耗,就是在加工過程中,遇到低溫長炒、委凋過度等等工藝,從而使糖苷類物質提前釋放。
比如景邁的橙花若提前釋放,新茶階段就有明顯的蜜香花香,湯色更濃湯質更重滋味更甜;但茶水包裹度會比較低、水生香減弱、活性余韻減弱。
4
當我們選擇水生香的時候,我們選擇的是什么?
兩杯茶,一杯香氣直接而濃郁;一杯大半天香氣才緩緩而來。你選哪一杯?
可能你說選第二杯,說歸說,大多數(shù)喝茶的人會選前者。而選第一種的人,才是現(xiàn)在普洱茶市場里少有的真正相信越陳越香的人,只有相信,才會選擇長期策略。
回想一下我們喝茶的過程。
剛開始,我們總會注意到那些最新奇的、最獨特的、最有姿態(tài)的東西。慢慢看多了喝多了玩多了,審美被一次一次轟炸之后,閾值也越來越高。
什么可以對抗乏味?什么可以對抗時間?
含蓄,悠遠,似有似無,余音繞梁。
這是傳統(tǒng)東方審美表達。
入界宜緩。
文|【茶葉進化論】中琦